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当地文化 当地文化

芦山天气预报

zmhk 2024-05-02 人已围观

简介芦山天气预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芦山天气预报”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1.大地震前会经常有小地震吗2.地震已经来了,再预警有用吗?3.中

芦山天气预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芦山天气预报”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大地震前会经常有小地震吗

2.地震已经来了,再预警有用吗?

3.中国新闻的历史沿革

4.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5.我想问一下秋天哪里的景色适合四川自驾?

6.手机预测地震软件

芦山天气预报

大地震前会经常有小地震吗

       导语:地震最主要的危害是使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元凶,所以平常大家要多学习一些地震相关的知识。有些朋友不清楚大地震前会频繁发生小地震吗?大地震前会经常有小地震吗?

        大地震前会频繁发生小地震吗

        不一定会频繁发生小地震,发生地震的原因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但是发生地震还需要具备一个因素,那就是要有足够的能量,如果一个地方经常发生小地震,那么地壳内的能量就会频繁的被释放出来,不会堆积能量,那么剩余的能量不足,所以通常来说不会引发大地震。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震的丛集与灾害

        大地震发生后,跟随而来的余震具有明显的时空丛集特征。理论上,不论是2022年6月1日的芦山地震,还是2022年6月10日的马尔康地震,它们必然会有后续余震,但一般而言,余震所释放的总能量可能不到主地震的5%。但是,前人也曾有研究表明,余震序列中最大的震级可以达到主地震震级减1,说明一些大地震的余震潜在危险性不可忽视。从主震-余震触发机制看,一个余震的震级接近,甚至超过主震震级完全有可能。这种可能性可以用经典的古登堡-理查德关系描述,即在余震序列中,震级大于M的余震个数N也应满足 log10N(M)=a-bM,其中a、b为常数。

        2022年6月1日发生在四川芦山的6.1级地震可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启示了余震可以有足够的潜在危险性。就2022年6月10日马尔康地震,其后期监测该地震序列的活动规律极其重要。事实上,一些震级相当的强地震呈成对发生可能已近暗示了余震灾害的重要性,如1976年5月29日发生在我国云南的龙陵7.3级和7.4级地震。再者,受一些主震后应力变化的独特机理控制,余震的分布在空间上会随时间而增大。这一切均为地震学家研究地震时间、空间、大小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地震如何发生

        受板块运动、火山喷发、人类活动等众多因素影响,我们居住的地球其内部不同深度存在着具有复杂时-空特征的力。在特定力的作用下,地球内物质将发生变形,而当变形发生在岩石圈浅部时,这种力所造成的物质变形通常符合弹性关系;即如同一根受力的弹簧,它的压短或拉伸量与作用在其两端的力成线性正比。一般地,为了定量一个物体的受力大小,可以将力转化为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即应力。随着作用在弹性岩石圈上的应力不断增大,弹性变形的介质将在极短时间内发生脆性破裂;这个过程又似我们双手折一根筷子,随着用力不断增加,筷子先是弯曲类似弹性变形,而后折断发生脆性破裂。在弹性(地壳)岩石圈中,当形成的破裂伴随两侧瞬态的相对运动时,即形成地震。这时,地震的大小可以用矩震级来标定,即:Mw=(lgM0)/1.5-10.7,其中 M0=μ?W?S,为地震矩(M0,N.m),它等于地震破裂面面积(W,m2)、地震破裂面两侧位移(S,m)、弹性地壳的弹性模量(μ,N/m2)三者的乘积。当然,还有一些根据地震波振幅特征来标定地震震级方法。他们与地震矩震级间有一定的经验转换公式,此不再表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经历了几十亿年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后,我们脚下的地球内部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已经充满了大量不同规模、不同运动方式、不同活动习性的断层。在应力作用下,这些业已存在的断层比它周边的弹性介质更易发生(再)破裂和滑动。这解释了为什么震级较大的地震大多发生在已有断层上的主要原因。

        当荷载达到断层滑动(岩石破裂)所需应力极值时,断层发生快速相对运动形成地震,并激发不同类型地震波。

        然而,尽管我们知道地震发生的基本原理,但地震学家目前对地震的三要素(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发震震级)仍然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第一,我们对深度达几十公里的地壳内部所发育的断层的详细特征知之有限、第二,即使能知道断层精确形态,我们还仍然不知道每条断层的抗震(抗破裂)能力有多大、第三,地震学家更不清楚每条断层上的绝对应力有多大。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如今天的日常天气预报,地震能被人类预测预报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地震已经来了,再预警有用吗?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古称雅州,现辖雅安市和名山、天全、芦山、宝兴、荣经、汉源、石棉七县,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147万。

       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差异大,年均气温在14.1℃~17.9℃间,降雨多,多数县年降雨10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称。湿度大,日照少。雅安

       雅安自古就是内地沟通西藏、云南和攀西地区的交通咽喉和商品集散地,物资贸易中心,是南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有“民族走廊”之称。川藏、川滇国道和雅(安)乐(山)公路贯穿境内,形成了三千多公里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现代化通讯手段使雅安和全国、世界的联系更加敏捷。

       雅安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藏达几十种,森林复盖率达35%,水能蕴藏量达1180万千瓦,名特优新土特产久负盛名,在国内外市场都有相当影响。雅安是国家规划的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境内水力资源集中分布于青衣江、大渡河两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30多条,水能蕴藏量达1108万千瓦,可开发量901 万千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发展水电的条件得天独厚。 2000年7月通过达标验收,成为全国第四个、四川第一个实现初级电气化的地市。

       雅安地处四川西部资源富集地带,境内矿产、林业、农副产品和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特别是“熊猫故乡”、“石材王国”、“水电基地”闻名遐迩。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标本于1868年由法国生物学家戴维采自宝兴县邓池沟,其标本现藏巴黎自然博物馆,戴维因此连续两届选为科学院院士。建国以来,仅宝兴县就为国家提供大熊猫110多只,其中10多只作为我国和平友好使者赠予友好国家。境内宝兴、天全、芦山、荥经、石棉等县均有大熊猫栖息,目前雅安境内的大熊猫占全国大熊猫活体总数一半以上。此外,境内还有小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羊、黑颈鹤等珍稀野生动物32种。 雅安

       雅安市地处川藏、川滇要道和古南丝绸之路要衢,古属青衣羌国,境内人类遗存非常丰富,文物景点绚丽多彩,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108处,保护点1300多处,馆藏文物3万余件,珍贵文物3千余件(套),尤以汉代文物为其中瑰宝,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汉代碑阙和石刻文物,全国为数不多的汉代石兽中雅安就有12具,超过总数的一半;雅安高颐阙、芦山樊敏阙及石刻堪称汉代墓刻遗存的精华。目前,市委、市政府为有效保护、研究和弘扬我市历史文化遗产,正加紧筹建雅安汉阙博物馆。近几年,国家文物局领导、专家学者郑欣淼、张柏、马自树、俞伟超等先后赴雅安检查、指导工作,充分肯定了我市以高颐阙为依托,建设具有特色的多功能的综合博物馆的工作思路。

       雅安是旅游观光胜地。雅安群山环抱,四季分明,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又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以及相当一批国家级保护文物和省级风景名胜。著名的人文景观有荥经严道古城遗址和芦山“汉代文物之乡”等;风景名胜有蜂桶寨、喇叭河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还有蒙顶山、田湾河、夹金山、碧峰峡等省级风景名胜区。近年来,以碧峰峡和蒙顶山为重点景区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成、渝等地游客来雅旅游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正有效地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雅安矿产资源富集,现已发现各类矿产62种,矿产地560处,其中大型矿区5处,中型矿区14处。除花岗石、大理石外,煤、芒硝、石棉、硫铁矿、锰矿、铅锌矿、磷矿、菱镁矿等是我区的优势矿产。石棉矿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芒硝储量达1862亿吨,占全省的62%以上,锰矿产量占全省的50%以上。硫铁矿、铅锌矿、石英硅矿均已全省驰名,特别是独产于雅安的铋碲矿是世界目前唯一发现的原生矿种,被称为“第二国宝”。

       雅安八县、区中有六县盛产天然花岗石、大理石,总储量在40亿立方米以上。有红色、白色、黑色、绿色、灰色五大系列60余个品种。其中“中国红”花岗石、 “蜀白玉”大理石在国内独一无二,在国际上堪与“印度红”和“卡拉拉白”媲美。“荥经红”、“三合红”、“安靖红”、“巨星红”等花岗石是驰名全国的独特优质品种。

       "雅雨"、"雅鱼"、"雅女"并称"雅安三雅"。

       久仰其名不算真,真正见识了,你就会承认:沐雅雨,品雅鱼,养雅女,周公山的三雅最地道。

       雅安的雨当然是"雅雨",不过似乎只有这里的雨,才堪称"雅"。如云似雾,恍若轻纱,似有若无,温润的空气搀和着大量的负氧离子,在这样的雨中漫步,赏雨,或者细心谛听雨脚落在周公山麓,落在花枝,落在周公河水里的绵密场景,再怎么样焦躁的心绪也变得柔和起来。

       周公河,其水清澈见底,环周公山缠缠绵绵几百里。河里石缝、岩壁之下,藏匿着一个传奇--这就是"三雅"之一,雅鱼。

       相传,雅鱼头骨内暗藏一柄"宝剑",为战国时苏秦所持,苏秦离间诸国后,车裂身亡,其佩剑滑落江中为雅鱼所藏,以至于成为日后鉴赏雅鱼的"防伪标识":有剑则真,无剑则假。雅鱼藏匿水中,以鲜活之物为食,其肉细嫩鲜美无比。用雅安荥经所产的沙锅,盛周公河中之水烹制的"沙锅雅鱼",其味让人没齿难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雅女,大概是因为雅雨的滋润,雅鱼的营养,所以雅安的女子,一个个或如出浴的荷花,或如带露的玫瑰,不仅秀丽清纯,而且温雅良善。雅安因雅鱼而丰美,因雅雨而多姿,因雅女而妩媚。三雅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不断地涌向雅安。

中国新闻的历史沿革

       地震已经来了,再预警有用吗?地震虽然已经来临,预警还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的。预警指的是在灾难发生之后,迅速将灾情传递到可能遭受影响的地区,以赢得短则几秒、长则几分钟的时间。统计研究显示,地震预警时间能够达到20秒,就会减少63%的伤亡,即使预警时间只有3秒,也能使伤亡降低14%,因此,当收到地震预警后,无论时间还有多少,不要愣在原地,赶快逃跑或躲避。

       预报是指在灾难发生前提前预知,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应对准备,如天气预报,可以提前知道大雨或大风来临,从而做好防护。而预警指的是灾难发生之时,迅速将灾情传递到可能遭受影响的地区,赢得短几秒、长几分钟的时间。

       地震很难预报,就是因为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就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地壳岩石发生断裂或错位后,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股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这就是地震波。地底下,地壳断层的运动几乎时刻都在发生,很多的运动都在同时进行,要想准确监测并分辨这些运动这是目前非常困难的事情。

?地震产生的能量是地震波向外传播的,地震波又划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速度、震动幅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纵波是挤压进行传播的,速度快、震动小,横波依靠剪切传播,与纵波相比,横波的速度慢,震动幅度大,实际上人类带来危害的是横波。

       请点击输入描述

       地震破坏力是地震波传播的,地震波传播需要时间,这就有了预警。地震的发生,震动幅度小的纵波会先监测到,位于地震中心区域就能实现短时预警,情况不同,预警时间从几秒到几十秒也会不等。

       这次6月1日17时,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3分钟之后,雅安市宝兴县发生4.5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消息,中国地震预警网于这次震后5.7秒发的第一报,震后7.6秒发的第二报,震后8.8秒发的第三报,震后10.9秒发的第四报,震后15.4秒发的第五报,为震中附近提供了几秒到几十秒不等的地震预警时间。

地震预警现在并不完美,但这也是一项有效减灾的技术。只要接收到信息,人民就能紧急避险,保护生命的安全,而相关设备、设施采取紧急处置,就能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当然,全面有效的减灾,不可能只靠地震预警。地震房屋倒塌是人员伤亡重大原因,把房子盖结实、建牢固,就不会伤害人类。而掌握科学逃生避险方式,又能增加危险的生存几率。

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1992年10月1日,CCTV-4正式开播,当日20点30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国新闻》前身)播出第1期,共10分钟。首播之后,又分别在22点、24点和次日8点30分安排重播。

       1992年10月3日起,《中国新闻》又在CCTV-2(现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点30分安排重播,后调整至20点重播。 《中国新闻》在CCTV-2的重播一直延续到2003年5月新闻频道开播前。

       1992年12月18日,《中国新闻》播发《李光耀说:英国在香港搞民主是阴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就香港问题答记者问》,次日时任广电部部长艾知生表扬了这一编排,说利用外国政治家的观点为外交斗争服务很有力,要继续坚持下去。有关领导说: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一是《东方时空》的创建,二是《中国新闻》的崛起。

       1993年5月17日,《中国新闻》第1次改版,《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改名为《新闻》,节目由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除通过CCTV-2和CCTV-4播出之外,还通过卫星向北美地区传送。

       1993年12月1日,《中国新闻》第2次改版,节目由15分钟增加到20分钟,同时在CCTV-4的播出时间调整为20点30分(首播)、23点10分和0点(重播)。在增加信息量的基础上,注重服务性,增加了中国及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

       1994年5月1日,《中国新闻》第3次改版,节目由20分钟增加到30分钟,正式启用现栏目名。台领导提出了“汇天下之精华”的编辑方针,把栏目办成海内外要闻荟萃,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1994年10月7日,《中国新闻》粤语版——《粤语新闻》创办,每天21点30分播出,每次20分钟。

       1995年5月,《中国新闻》开始采用现场直播方式,实行每天8次滚动播出。

       1995年9月4-15日,《中国新闻》参与联合国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报道 ,并首次增加午间和傍晚新闻时段。

       1995年9月27日,《中国新闻》通过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TVBS)在其新闻中直播5分钟新闻。

       1996年5月1日中午12点,《中国新闻午间报道》创办,时长20分钟,15点重播。北京时间中午12点是北美(西部)晚间黄金收视时间,开办此新闻的目的主要是为方便北美地区观众收看。

       1996年8月5日,另外一档《粤语新闻》创办,每天18点30分-18点50分直播20分钟,香港亚洲电视本港台曾一度转播该档新闻。

       1997年1月1日,《中国新闻》再次改换片头。

       1997年7月28日,《中国新闻早间报道》开办,北京时间8点-8点15分直播,使国际重要事件的报道比午间提前了4个小时。北京时间早8点是北美(东部)晚间黄金收视时间。

       1998年1月26日,《中国新闻15’》开播,北京时间10点-10点15分直播。同日,每天12点45分的重播《粤语新闻》改为首播。

       1998年6月1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改换新片头。还增加了《中国新闻财经报道》和《中国新闻文化报道》。

       1999年9月23日,《中国新闻》开设台湾“9·21”大地震特别报道《北京—台北两岸寻亲热线》,当晚有近千名观众打进寻亲电话。

       1999年,《中国新闻》获中国新闻奖电视节目编排一等奖。

       2000年1月1日,《中国新闻》启用新片头,并在片头中加上英文名称“China news”。

       2000年2月7日,CCTV-4改版,原《中国新闻早间报道》扩容升级为《新闻60分》,北京时间8至9点直播,以北美地区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和亚太地区早间收看电视的华语观众为受众主体,是央视首个1小时新闻栏目。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次日凌晨的4个整点,《中国新闻申奥特别节目》对各界人士的反应进行现场报道。

       2002年9月2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更换片头。实现“整点有新闻,次次有更新”,实现了24小时整点新闻的准新闻频道架构,同时建立了突发新闻快速反应机制。《中国新闻》还增设了《地方连线》《国际观察》等特色板块,栏目获2002年中国“彩虹奖”一等奖。

       2003年2月24日,《中国新闻》18点档推出《评论员时间》。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当天10时41分40秒《中国新闻》第一时间播发了战争爆发的消息,从此开始全程同步直播报道整个伊拉克战争。3月20日至4月10日,共直播328小时,首播1450条新闻,滚动字幕发布13400条新闻。伊拉克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又陆续赶制并播出30集系列专题片《伊拉克战事全纪录》。

       2003年5月8日,CCTV-4改版,每次5分钟的整点新闻全部改为10-15分钟,全天还有4个1小时重点新闻,使频道的新闻节目时间增加到每天465分钟,真正成为“以新闻立台”的国际频道。

       2004年4月26日,《中国新闻》午间节目改版,突出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强化焦点新闻理念、时效、现场、跨媒体传播理念、对外特点和“有闻才报”的原则,推出“港澳台专讯”板块。

       2005年4月26日至5月13日,《中国新闻》全程跟踪报道连战和宋楚瑜的大陆之行,收视率迅速飙升。

       2006年1月30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更换片头,新片头以红色作为主色调。

       2007年1月1日,CCTV-4分为亚洲、欧洲、美洲三版,绝大部分《中国新闻》直播时段三个版本通用。

       2008年1月1日,12点档《中国新闻》推出“直通港澳”,每天播出来自港澳地区的新闻资讯。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新闻》参与特别报道,CCTV-4推出《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特别直播节目,持续22天,推出直播304场,总时长超过220小时,播出新闻近5100条(次)。

       2009年8月1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更换全新片头,启用现行栏目口号——“全球(最初为世界)新闻,中国播报”。此次改版对字幕进行重新包装,增大字体,背景升级为动画背景;片尾直接以“中国新闻”取代“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新的版权标识,并启用新的片尾音乐。并注重加强新闻评论,传播中国观点 。从2009年起,《中国新闻》改由整合后的央视新闻中心国际频道新闻编辑部具体承制。

       2009年9月15日,8点档和12点档《中国新闻》中的即时新闻评论工作由央视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承担。

       2010年4月30日,为配合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中国新闻》主播台上增加上海世博会相关主题的装饰。

       2010年12月1日,CCTV-4改版。12月6日1点档《中国新闻》在临时演播室播出,4点档《中国新闻》时,原演播室投影背景更改。

       2012年7月28日到2012年8月13日伦敦奥运会期间,CCTV-1(香港版)首次与CCTV-4(亚洲版)并机直播《中国新闻》,主要在凌晨部分时段、早间时段并机。

       2012年11月5日1点档,《中国新闻》的圆形演播台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头前。4点档,全新演播台首次出镜。

       2012年12月29日4点档,《中国新闻》的新演播台小改,完成首次出镜。

       2013年4月,《中国新闻》参与芦山地震抗震救灾特别报道。

       2014年2月16日起,CCTV-4在北京时间每周日19:00-20:00推出《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

       2014年12月26日1点档《中国新闻》起,《中国新闻》开始在央视新址以16:9制式直播。

       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时段的《中国新闻》正式在央视新址播出。在此之后,8、12、21点档的《中国新闻》以及每周日的《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开始使用独立片头,节目片头为方形印章的《中国新闻》标志,包含内容提要,启用新的片头音乐;4点档和其它小时段使用《中国新闻》大文字片头(8、12、21点档的《中国新闻》以及每周日的《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中为片花),无内容提要,沿用2009版的片头音乐。

       2016年1月起,《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取消,19点-20点改为《中国新闻+今日亚洲》(周一至周六)、《中国新闻+中国舆论场》(周日)。 21:00-21:30

       21点档《中国新闻》以“权威盘点”为理念,梳理全天发生的最重要的国内国际新闻,“重点突出、大事不落”。该档新闻主要服务国内(含港澳台)观众和亚太其它地区黄金时间收视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

       12:00-13:00

       12点档《中国新闻》因为60分钟篇幅,因此内容更为丰富,设“新闻头条”、“直通台湾”、“媒体焦点”、“天气预报”等板块,其中台湾新闻和全球媒体内容摘播两部分是最大特色。该档新闻同时服务北美洲(西部)黄金时间收视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

       8:00-9:00

       8点档《中国新闻》由原《新闻60分》改版而成,该档新闻主要服务北美洲(东部)和南美洲黄金时间收视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也服务国内(含港澳台)和亚太其它地区早间收看新闻节目的华语电视观众。

       4:00-5:00

       4点档《中国新闻》主要服务欧洲、非洲观众,前半小时播出新闻,后半小时重播《今日关注》。如前一日无《今日关注》,则整1小时均为《中国新闻》。

我想问一下秋天哪里的景色适合四川自驾?

       201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757起,避免人员伤亡18.8万人,挽回经济损失19亿元。

       一、地质灾害灾情及特点

       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5403起,造成669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02亿元。特点如下:

       (一)西南和西北地区灾情较重。地质灾害造成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425人死亡失踪,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71人死亡失踪,分别占总数的64%和11%。以上地区直接经济损失93亿元,占总数的91%。

       (二)类型以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主,小型居多。全国发生滑坡9849起、崩塌3313起、泥石流1541起,分别占总数的64%、22%和10%。小型地质灾害14461起,占总数的94%。

       (三)以降雨、融雪和地震等自然因素引发为主。西南、东南等地遭受极端强降水或强台风,过程雨量大、涉及范围广,四川芦山、甘肃岷县和漳县等地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这些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14847起,占总数的96%。

       二、防治工作部署实施科学有力

       针对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我部认真研判趋势,多次动员部署,督促落实防治措施,快速做好应急处置,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提早安排部署,明确年度防治任务。部党组在年初提出总体工作要求,2月组织地方和专家分别召开了全国和三峡库区趋势会商会,3月对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之后又通过汛前全国视频会、10多次发文发电,对防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按照中组部培训计划,举办“地质灾害防治”县长专题研究班。全面启动地质灾害防治10大类146项标准规范编制工作。各省(区、市)召开省级防治工作会议80次,研究部署地质灾害工作。近99万人参加了各地组织的地质灾害知识培训活动。

       (二)全年监督指导,强化巡查排查复查。50余次派出由部领导和司局负责同志带队的工作组检查指导,在31个省(区、市)安排100多名区片专家长期驻守。姜大明部长、徐德明副部长、汪民副部长等部负责同志多次赴湖北、重庆、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地调研指导。针对局地强降雨、台风等天气和地震,各地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作用,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和震后全面排查。全国组织省市县三级督促检查组、隐患巡查组超过1万次,省级专家3468人次参与巡查指导工作。

       (三)积极组织协调,加强重点地区防治。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推进三峡库区、汶川和玉树以及彝良地震灾区、舟曲泥石流灾区、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灾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导国资委加强中央企业工程建设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启动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得到各地积极响应。组织编制三峡库区年度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完成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三峡库区连续11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防治效益日益凸显。

       (四)加强应急处置,有效避免更多损失。召开全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部署应急管理,提升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能力。针对1月11日云南镇雄滑坡、3月29日西藏墨竹工卡滑坡、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7月10日四川都江堰滑坡、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等20多次重大地质、地震灾害和强降雨过程,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指导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避免二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防治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我部将以地质灾害防治为主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位置,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全面推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一)调查评价取得显著进展。全国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9万处,威胁1800万人和4858亿财产的安全,其中特大型3363处、大型13280处。在全面完成全国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推进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和重要隐患点勘查工作。全国完成详细调查的县(市、区)达645个,完成勘查工作的隐患点达10314处。通过开展调查评价工作,进一步掌握了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和威胁情况。

       (二)监测预警得到有效落实。2013年,我部与中国气象局继续推进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323个市(地、州)、1880个县(市、区)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体系,比2012年增加20个市(地、州)、302个县(市、区)。共制作全国性气象预警产品170份,通过中央电视台发布111次,频度和精度均有较大提高。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22375次,参加人数128万余人。全国共有29.7万名群测群防监测员,达到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

       (三)防治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投入45亿元开展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央和地方连续8年每年各投入10亿元,支持云南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湖北五峰、甘肃东乡等重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208个市(地、州)、1179个县(市、区)设立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比2012年增加6个省(区、市)、32个市(地、州)、247个县(市、区)。2013年,全国各级财政投入防治资金近200亿元,四川、贵州、云南、广东、湖南投入均超过5亿元,四川省达19亿元。

       (四)应急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推进地质灾害易发区防治机构队伍建设。全国共有20个省(区、市)、161个市(地、州)、990个县(市、区)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26个省(区、市)、171个市(地、州)、420个县(市、区)建立了应急技术指导机构。各地应急专家队伍不断壮大,全国共有地质灾害应急专家近3000名。

       四、关于2014年防治工作安排

       2014年,我们将继续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是大力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以高标准“十有县”建设为抓手,从“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监测、有预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等方面推进基层的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二是强化汛期和重点地区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趋势研判、动员部署、气象预警预报、督促检查和总结交流等工作。以巡查排查、应急演练、宣传培训、专业指导为手段,提升群测群防监测和应急避险能力。

       三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进重点地区防治工作。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尽快消除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危害性大的重特大地质灾害隐患。

       国土资源部

       2014年1月20日

手机预测地震软件

       秋天哪里的景色适合四川自驾?

       揪住秋天的绚烂尾巴。此时此刻,去哪儿呢?黑水知木林的多姿彩林和达古冰山在远方召唤!天气预报连续几日都是阳光灿烂!还等什么,说走就走吧!直接计划黑水理县小环线,行程安排如下:

       D1:成都?汶川?黑水知木林(重点)?客龙沟?宿黑水;

       D2:黑水?达古冰山(重点)?乃子沟?理县米亚罗?宿理县;

       D3:(机动)理县?成都。

       D1早上9:00出发,约下午3:00一路顺畅抵达知木林乡,沿途车辆不多,非常清静,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绚丽的彩林,顿觉不虚此行。宿黑水新区阿撒丽酒店,时值周末彩林节,房价翻番,好在有室内停车场,房间比较干净,有免费WIFI,关键是离达古冰山景区很近。

       阿坝州

       1毕棚沟

       徒步穿越赏红叶的绝佳圣地

       地址:阿坝州理县

       毕棚沟虽然以冰川、雪山、草甸为主,但它更是国内知名的红叶观赏圣地,也是国内著名的徒步穿越圣地(长坪沟?松坪沟,著名的长穿毕)。每年10到11月,沟内枫叶艳红似火,极为壮观,无论是徒步穿越还是乘坐观光车。

       景妹儿说:周末毕棚沟的天气晴好,适宜出游。网友发布的照片的照片是这样的,红叶倒不是很红,但是可以观赏雪山,倒是别有一番情趣。

       推荐指数:☆☆☆

       自驾路线:成都?都江堰(门票)?汶川?理县?毕棚沟(约210公里)

       小贴士:

       1、门票80元/人,观光车50元/人;

       2、景区内不允许露营;

       3、长穿毕最高海拔为4000多,易出现高反。

       2米亚罗

       中国目前最大面积的红叶观赏地

       地址:阿坝州理县

       米亚罗意为好玩的坝子,这里面积达3000多平方公里,比北京香山红叶区大180倍,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景观最佳的红叶观赏区。有三千里红叶,三千里情的美誉。每到秋天,密林中的枫树、槭树、桦树、鹅掌松、落叶松等渐次经霜,树叶被染成为绮丽的鲜红色和金**。

       景妹儿说:本周末正处于米亚罗的最佳观赏时间段,加之降雨可能性小,能拍出美美哒照片,所以赶紧出发吧~~

       推荐指数:☆☆☆☆

       五六摄于10月28日

       自驾路线:

       成都?都江堰?汶川?理县?米亚罗(约263公里)

       小贴士:

       1、最佳摄影时间:米亚罗的拍摄点都在沟内,一般早上要到11点阳光才能光顾得到,而下午三点过后就得抓紧拍了,四五点太阳就会离你而去。

       2、红叶区在317国道两侧,所以不收门票。米亚罗以东5公里左右的芦杆桥一带,是红叶集中而壮观的地段。

       3奶子沟

       色彩的立体画廊

       地址:阿坝州黑水县

       奶子沟在藏语里是美丽富饶、幸福安宁之意。奶子沟以洋洋洒洒长达八十里的、美甲天下的彩林风情谷闻名世界。氧气充足,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在纯净的蓝天底下,紫红、粉红、橘红、金红、深黄、草绿、黄绿、棕红、褐色的树木形成了万类霜天竞自由之势。

       景妹儿说:最近今天,奶子沟的天气都好得不要不要的,接下来几天这样的好天气还会持续,从网友发布的照片来看,现在的奶子沟正彩得正盛,正所谓是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推荐指数:☆☆☆☆☆

       自驾路线:

       成都?都江堰?汶川?理县?黑水奶子沟(约350公里)

       4松坪沟

       素有三沟九海十四景之称

       地址:阿坝州茂县叠溪镇

       松坪沟,有着小九寨之称,尤其秋季,从白腊寨海子一直到海拔更高的两支沟,一路红叶漫山,色彩从峰峭染至河谷、海子水岸,倒映水中,碧水蓝天,构成了如油画般绚丽秀美的自然风光,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一部多姿山水画廊,犹如世外桃源(门票)。

       雅雨雅韵摄于10月22日

       景妹儿说:周末松坪沟的天气相当不错,而有着小九寨之称的松坪沟绝不是浪得虚名,现在的松坪沟几乎使出了所有的魅力,似乎想要迷倒前来的游客。

       推荐指数:☆☆☆☆

       雅雨雅韵摄于10月22日

       自驾路线:

       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坪沟(约250公里)

       小贴士:

       1、门票80元/人,观光车70元/人;

       2、景区游览线路及彩林观赏点示意图;

       3、食宿:松坪沟呈Y字形,Y的左侧有较多农家乐,标间100元左右,饮食比成都略贵。

       5九寨沟(门票)

       神奇的九寨,神色的秋天

       地址:阿坝州九寨沟县

       秋天的九寨沟,五彩斑谰的红叶,彩林倒映在明丽的湖水中,缤纷的落英在湖光流韵间漂浮,悠远的晴空湛蓝而碧净,自然自造化中最美丽的景致充盈眼底。需要注意的是秋天去九寨沟看红叶美景,一定要在晴朗的天气去,同时温差也大,记得带上一件抓绒保暖的衣服和防风外套。

       景妹儿说:周五晚上的零星小雨并不会影响九寨沟周末的晴好天气。现在去九寨沟,既错过了九寨沟高峰期,又能看到最美的秋色,简直不能更爽!但是,九寨沟路途较远,两天的时间恐怕不够,加之九寨沟门票较贵,如果是特意去看红叶的话,景妹儿觉得没有必要。

       推荐指数:☆☆☆

       自驾路线:

       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县?九寨沟风景区(约410公里)

       小贴士:

       1、沟内徒步较多,最好带上些巧克力牛肉干之类的零食补充体力。

       2、想要实时了解景区人流情况,请关注景色,戳屏幕下方的最美四川,观看景区实时视频!

       甘孜州

       1海螺沟(门票)

       梦幻般的香巴拉

       地址:甘孜州泸定县

       海螺沟的秋天如同梦幻的香巴拉,层林尽染、色彩飞扬,是贡嘎山向游人奉献的优美画卷。每当秋风送爽,寒霜初降,枫情万种的海螺沟便成为众多旅游爱好者观赏红叶、探奇揽胜的绝佳去处。长达两个多月的红叶观赏期,让海螺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不可多得的红叶观赏胜地。远处的冰川、山谷的云雾、山上的红叶?一起构成了一幅画,如同仙境一般!

       重庆渝帆摄于10月22日

       景妹儿说:海螺沟正处于红叶彩林的最佳观赏时期,现在去刚刚好。周六的早上会有零星小雨,但不用担心,下午的阳光正正好,说不定能在山腰处仰望到洁白的贡嘎山呢~~这样的天气去泡一泡温泉也是相当的巴适~

       推荐指数:☆☆☆☆☆

       印象诸暨摄于10月26日

       自驾路线:

       成都?雅安?荥经?汉源?石棉?磨西镇?海螺沟(约340公里)

       小贴士:

       1、不能私自进去森林,需要有人陪同,并注意安全。

       2、住宿:磨西镇上有各个档次的酒店、宾馆、农家乐,根据自己需要提前预定。泡温泉最佳酒店是二号营地的冰川温泉度假村,日照金山景观最佳观赏酒店是三号营地的银山大酒店。

       2燕子沟

       红叶、红石、雪山组成的油画仙境

       地址:甘孜州泸定县

       燕子沟是海螺沟的姊妹沟,但目前还是一个鲜有人迹的地方,故沟内的景色保持原始自然之态,且植被丰茂,草木葱茏,映衬着不远处的冰川雪景,可谓是移步换景,十里仙境。相比其他地方的彩林,燕子沟的层次颜色更丰富。10月中旬过后,几乎视线所极,除了雪山就是彩林。燕子沟还是世界上红石最为集中最多的地方,有世界红石公园之称。

       方益松摄于10月21日

       景妹儿说:海螺沟和燕子沟相隔不远,有时间的话,强烈建议一起观赏完海螺沟后抽出半天时间去一趟燕子沟,红石红叶相映红的景象并不是随处可见。

       推荐指数:☆☆☆☆☆

       自驾路线:

       成都?雅安?荥经?汉源?石棉?磨西镇?燕子沟(约342公里)

       川东北

       1光雾山

       中国红叶第一山

       地址:巴中市南江县

       光雾山景区的红叶核心地段在十八月潭和大坝景区。国家地理评为最美红叶拍摄地,有中国红叶第一山之称,也是中国最好的彩林之一。光雾山红叶有面积大、色彩多、周期长等几大特点,500多平方公里为红叶景观带分为蓝、绿、黄、橙、红等色调,红叶周期可达一个月,从五彩斑斓看到漫山红透,颇为壮观。

       景妹儿说:最近几天的光雾山笼罩在薄雾之中,偶尔下一阵小雨,这样的天气可能会持续到周末,而且根据网友发布的照片来看,树叶红得还不是很彻底,估计这个周末去看不到想象中的漫山红叶了。

       推荐指数:☆☆

       自驾路线:

       成都?巴中?南江县?光雾山大坝景区(约460公里)

       小贴士:

       1、十八月潭的路远不止18弯,要求驾驶员经验一定要丰富,切要注意行车安全,做好晕车准备。

       2、山上温度很低,有网友说羽绒服都还不够,前往的小伙伴一定要带上最保暖的衣物。

       2米仓山

       红叶甲天下

       地址:巴中市南江县(川陕交界)

       米仓山在四川省和陕西省边境,紧挨光雾山,300多平方公里几种连片的红叶景观,07年被评为中国红叶之乡。

       景妹儿说:米仓山红叶节于昨日开幕了,但是根据网友发布的照片来看,红叶跟光雾山一样,还不是特别的盛,下周末过去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推荐指数:☆☆

       自驾路线:

       成都?巴中?南江县?米仓山景区(约460公里)

       成都周边

       1东拉山大峡谷

       大峡谷万山红叶齐夺艳

       地址:雅安市宝兴县

       峡谷红叶是东拉山红叶的最大特色,山中有林、林中有水、水中奇石林立,穿林跃水凭溪观景是最大的乐趣。现在正是红叶的最佳观赏期。

       景妹儿说:根据网友的照片来看,东拉山大峡谷的红叶还没有进入最佳观赏期。而且这个周末东拉山峡谷的天气小雨唱主调的概率较大。景妹儿建议本周末可暂时不前往。

       推荐指数:☆☆

       自驾路线:

       成都?雅安?芦山?宝兴?东拉山(约240公里)

       小贴士:

       1、省道210芦山至宝兴段、宝兴至夹金山段正在进行改造,路面较差,请务必驾驶通过性较强的车辆前往;

       2、红叶观赏专线:东拉山红叶云涛、跷碛湖岸雪山红叶、神木垒红杉林海。

       2峨眉山(门票)

       站在金顶上看漫山遍野的红叶

       地址:乐山市峨眉山

       秋天的峨眉山,天高云淡,层林尽染,五彩斑斓。10月下旬,峨眉山双水井到雷洞坪一带,海拔1800米以上,漫山遍野,枫叶飞舞,整个峨眉山已进入红叶最佳观赏时节。从报国寺到雷洞坪,不管你是开车还是步行,随着海拔的升高,道路两边的树林颜色也在层层渐变,从绿到黄再到红,秋风伴着湿湿的雾气的吹过,红叶缓缓飘落。站在金顶的最高峰看见陡峭的悬崖上那一大片的红叶群,在雾气中蔓延,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更多关于秋天哪里的景色适合四川自驾?,进入:/ask/1e9260161573153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手机预测地震软件有:《预警12379》、《四川地震预警信息》、《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平台》、《地震速报中国地震台》、《成都高新区地震研究所》等。

1、《预警12379》

       《预警12379》手机客户端由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研制,是面向公众发送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重要渠道。为用户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预警信息推送服务,同时提供各类实况监测、天气预报、突发事件资讯等服务。

2、《四川地震预警信息》

       《四川地震预警信息》是由四川省地震局自主研发的app,官方权威发布四川省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预警和速报信息。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为目标的应用程序,同时紧急地震信息app为群众提供地震相关科普知识和避难场所等信息。

3、《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平台》

       《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平台》是地震局直属的地震预警、防灾减灾官方应用。及时且权威地发布地震预警信息,较大程度上减少灾害损失。本应用及时提供全面可续的防震减灾科普资料,以及必要的逃生知识,同时建立了互帮互助的救援信息沟通平台。

4、《地震速报中国地震台》

       《地震速报中国地震台》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授权个推开发并负责日常运行的一款专业手机应用,该应用可以实时向用户推送最新地震消息。

5、《成都高新区地震研究所》

       《成都高新区地震研究所》系统已连续预警芦山7级强震、景谷6.6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等网内29次破坏性地震,无一误报和漏报,减少了灾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地震台

       好了,今天关于芦山天气预报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芦山天气预报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芦山天气预报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